新闻中心

NEWS

卢振和教授代表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完成《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起草并正式发布!

2023-03-21


微信图片_20230203111156.gif


微信图片_20230322173052.png


在2022年8月25日,《中华疼痛学杂志》第18卷第4期中正式发布了由疼痛专家卢振和教授执笔的《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共识”),它的发布表示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中医热CT)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的认可,可敏感、及时发现人体不同原因引起的微小体表温度变化,可敏感提示软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疼痛病变的部位及疼痛性质。制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客观评估治疗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30322173111.jpg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年8月 第18卷 第4期《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MIT)可清晰、准确、及时地发现人体不同原因引起的微小体温变化,精准客观显示人体表温度的改变和分布特点。
MIT属于功能影像学范畴,与其他现代检查技术具有互补性,为多种疾病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和新的临床思路。中国1976年MYBALL迈博始生产与应用MIT,目前已应用于健康检查、肿瘤预警和疗效评定、心脏与肢体供血状态疼痛疾病和中医经络研究等多个领域。2012年中医药管理局将 MIT仪器定为二级以上中医院的标准配置设备,2021年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的疼痛科团体标准中,推荐 MIT 检查作为疼痛评估的方法之一。
临床上,结合 MIT综合分析和其他检查化验结果,有助于实现疼痛原因可视化,诊断与治疗靶向化,疗效评估客观化,有助于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为MYBALL迈博拓疼痛诊治多元思维提供客观依据。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结合人体解剖与病理生理等因素分析 MIT,使其临床解读的精准性有了很大进步。阅读温度有多种方式医学上常用红、橙、黄绿、蓝色等颜色及深浅标示温度的高低。
一、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正常温度
1.不同部位正常温度存在差异 人体皮肤温度左右对称,以躯干为中心轴,身体两侧温度对称。但不同部位温度有差异头颈最高躯干腹侧高于背侧左胸高于右胸胸部高于腹部上腹高于下腹,上肢高于下肢四肢近端高于远端。
2.正常温度较高区域 局部血流丰富产热多或散热慢。体表凹陷处散热慢温度高,包括眼眶、耳窝、锁骨上窝、腋部、剑突下、脐部、腹股沟、脊柱正中、腘窝等处。大血管通过区域的体表也呈现不同程度温度增高。
3.正常温度较低区域 局部血流量相对少产热少或散热快。体表凸起处散热快温度降低包括骨性隆起、鼻尖、上臂、小腿前面、膝前、跟睫等处同时肌肉丰满区和脂肪堆积区,如腹前区、臀部和大腿前面,也是温度较低区。产热少的部位如气管前方或含液体的囊肿等也表现为温度较低。
二、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温度异常增高
主要发生在血流量增加区域包括急慢性炎症功能亢进、肌筋膜炎症、良性与恶性肿瘤等。首先需排除局部皮肤有无生理性的影响,包括体表凹陷、皮肤皱褶部位,浅表静脉、黑痣、疤痕、皮疹以及近期的理疗、按摩、手法刺激、针灸以及手机、背包、摩擦等干扰。
1.软组织疾病 软组织含除骨骼外的所有组织包括皮肤、黏膜、筋膜、肌肉、脂肪等。当软组织结构出现明显异常前局部血流经常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温度异常。因此,MIT较其他影像检查能更早更敏感地发现病灶。
2.血管疾病 血管阻塞时局部出现血液淤积,MIT显示其阻塞位置、程度和波及范围在阻塞动脉的近端、血管瘤以及静脉曲张处局部温度升高。阻塞动脉的远心端供血量减少致 MIT出现温度降低,阻塞静脉的远心端伴有软组织肿胀或静脉曲张致 温度稍升高。糖尿病足、雷诺综合征等在不同时期的肢体末端均表现有异常温度。
3.肿瘤疾病 恶性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局部血流及代谢增高,MIT反映的局部温度增高程度与范围敏感地提示其生长态势可早期警示。MIT 可提早1~2个月以上发现恶性肿瘤位置而超声、CT、MRI等结构性影像检查则需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才能显示。MIT结合临床多种检查手段可进一提高肿瘤诊断的敏感性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可疑或确诊的患者定期检查 MIT,可高敏感性地追踪肿瘤的发展或转移的方向。
4.器官疾病 病变器官的包膜、血管或腺体可扩张增生,MIT显示局部温度增高。如 MIT检测乳房病变最常发现的是乳腺增生呈现低中度温度增高。乳腺癌表现中重度温度增高的团状伴有供血血管的线形温度增高其敏感率高于超声、钼靶等检查。当 MIT 发现乳腺局部温度增高时需进一步进行超声检查,定期复查 MITMIT 还显示女性激素变化引起的月经期或不同生育时期的乳腺管状况。
5.精神、心理性或过敏性疾病 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时植物神经紊乱引发全身包括皮肤的血管及代谢活动异常。MIT显示胸背部出现散在的不规则点状温度增高但需排除出汗、喝酒、过敏体质等干扰因素。睡眠差时MIT表现为眼内毗热区范围增大呈半圆形或圆形异常温度增高。
三、医用红外线热成像温度异常降低
主要发生在血流减少区域如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堵塞或局部囊肿或积液等。需先排除局部体表异常凸出或隆起或毛发、衣物、外贴、饰物遮盖等干扰。
1、血供不良 MIT可显示血运障碍导致所供应的组织温度降低,为缺血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方法。MIT可显示缺血的范围与程度,包括动脉腔变窄或堵塞,末梢血管痉挛等。
2、周围神经疾病 交感神经从脊髓侧角的初级中枢发出与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并行神经出现疾病时刺激交感神经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MIT 显示神经支配的区域温度降低。包括脊髓病变、神经炎症、椎间盘突出症、外周神经卡压症等。
四、医用红外线热成像观察疾病发展状况
病情发展变化时,局部血流有相应改变,MIT显示异常温度增高或降低。1~4周后复查 MIT,对比其前后的温度变化,能客观显示病变发展趋势,治疗后好转的程度、残留的问题,或新发生的疾病等。
五、中医研究
MIT可使人体“寒热”“经络”数据图像化可观察中医中药、手法、针灸不同穴位时人体温度动态变化。为中医提供特有的三维观察视角被誉为“中医热CT
疼痛性疾病医用红外线热成像分析

疼痛是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情绪反应,疼痛”症状”评估大多靠主观感觉,缺乏客观依据。疼痛主要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传入交感神经与躯体感觉神经伴行,MIT 检查能客观显示身体局部炎症和神经受刺激位置,即疼痛三分类。主诉区的伤害感受性疼痛温度增高、神经病理性疼痛为温度降低、心因性疼痛为胸部前后温度斑片状增高或混合性疼痛为温度接近正常。这是制定疼痛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疼痛疾病MIT检查建议
推荐1疼痛疾病时 MIT 辅助诊断采用二步分析法。首先关注主诉区寻找疼痛责任组织再看MIT 异常温度区结合全身伴发病考虑诊疗方案。
推荐2关注疼痛主诉区MIT 相关问题。包括筋膜、脊柱或关节力学的 MIT提示,全面制定疼痛诊疗管理计划。
推荐3辅助诊断疑难复杂疾病。结合 MIT 了解全身状况,确定进一步检查方向,减少漏诊及误诊。
推荐定期复查 MIT。治疗后 2~4周后复查对比 MIT,真实了解治疗的效果与疾病的转归。
MIT可敏感提示软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尽快了解病变部位及原因制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客观评估治疗的效果。由于人体组织温度控制的复杂性与易干扰性,MIT 技术在疼痛科的应用及规律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与总结。医生应首先分析疼痛主诉区的MIT 图像,再进一步关注全身异常温度状况重视主要器官功能状态和心理或生理异常状态包括心前区温度降低、躯干点状温度增高或肝胃温度增高、乳腺温度增高等提示制定科学、安全的诊疗方案。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230322173143.jpg


微信图片_20230203111251.jpg